智慧普法平台
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!
贵州贵阳开阳筑强党建堡垒精准靶向治理
法治日报 2021-01-25

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

  原本偏僻贫穷落后的穿洞村,曾经治安差、环境差,为何一跃成为贵阳市首个乡村振兴示范村?近日,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走进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穿洞村,切身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,村容村貌温馨宜人,社会治安井然有序。

  近年来,开阳县把服务群众、造福群众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“党建+社会治理”为抓手,聚焦人民群众治理痛点、难点和堵点,筑强党建堡垒,推动社会治理,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,精准靶向治理,因地制宜因势施策,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为建设平安开阳,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正值深冬时节,当拂晓的曙光映射到穿洞村田野上,也照亮了村里一栋栋装修别致的小楼。在远处的山坡上,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,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……

  “我们村自产的东西都在电商平台上销售,卖一些蔬菜面、富硒大米、菜籽油等农特产品,生意还不错。”一村民开心地对记者说。

 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2010年以前,该村贫困发生率37.8%,人均年收入仅3200元左右。“要彻底摘掉贫困帽,必须要村里所有党员干部齐上阵,村委会一定要把工作做细,积极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。”穿洞村村委会主任李志军动员大家道。

  号召既出,动若风发。近年来,穿洞村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,把精准扶贫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将党组织设为三个支部:一、二支部直接联系、管理村民组村民,凝聚民心,三支部专门负责联系企业。

  乡村振兴,关键靠发展。开阳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,积极引导穿洞村村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,坚持长短结合、以短养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,加快“退粮进经”,因地制宜布局茶叶和经果林产业,大力发展经济作物。

  2019年底,穿洞村全面脱贫,人均收入提高5倍至1769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8万元,一跃成为贵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。

  作为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开阳县蒋家寨小区入住了来自该县16个乡镇1200户5023名搬迁群众。令人欣慰的是,同样靠党建引领,这里早已没有了“贫困村”的影子,购物中心、幼儿园、卫生院、工厂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,俨然已是一个新城区。

  “多亏了安书记,一直积极劝导我。我以前非常排斥来到城里居住,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,一旦离开了土地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生存下去。万万没想到的是,搬迁到这里,由农民变成工人后,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,日子越过越好。”蒋家寨小区居民李先生对当地党委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称赞不已。

  而李先生感谢的蒋家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安琼,其实曾经也和他一样,一直担忧着搬迁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。

  “支部要顶在前面,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。没有任何困难是党员干部克服不了的。请相信党,坚信我们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!”安琼说。

  如今,像李先生这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,都很享受这种搬迁搬出的“幸福”。

  “保障群众享受便利服务,推动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,目前安置户已达到‘两不愁三保障’脱贫标准。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谋划,稳住搬迁群众,增强发展后续动力。”开阳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杨雄刚说。

  近年来,开阳县突出党建引领,结合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,创新载体和机制,全面推进“五大体系”建设,推动搬迁群众实现由“农民向市民到工人”的转变,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,建成“三感”社区。

  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,要把资源、管理、服务放到基层,就必须实打实地强基固本筑好基层党建工作,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,才能真正构建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!”开阳县委书记王启云说。

(责任编辑:刘海滨)
 
智慧普法平台